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菊花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菊花历史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曾经给他的好朋友钟繇写了一封谈菊花的信。

信上写到,派人送给他一束菊花,因为在秋天万木凋谢的时节,只有菊花绚丽多姿,茂盛地生长,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是人可以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因此送来供他研究长生的道理。

晋代名医陶弘景也赞成人们吃菊花。并说:真菊花味甜,假菊花味苦。

诗人陶渊明也在他的诗中常提到服菊,并有“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的说法。人们爱菊,不但观赏,也早就认识到菊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很早以前,在河阳城东,也就是现在张家港港口镇附近,靠三丈浦的虞家浜旁边,住着一家姓虞的人家,丈夫早死了,只剩下寡母孤女三口人,大女儿叫美姬,小女儿叫美人。老母亲会用菊花酿酒,她酿的酒特别清香、醇甜,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她一家就靠酿酒卖酒度日子。

  两姐妹成年后,都出落得十分漂亮,又喜爱琴棋书画,只是两人的性格却大不一样,美姬性格温柔,生来一副好喉咙,唱歌唱得比黄莺还好听;美人呢,性格刚烈,喜欢舞刀弄枪,她受过异人的传授,练会百步穿杨的柳叶飞刀,百发百中。

故事是这样:苏轼有一天去拜访当朝的宰相王安石,正巧王在会客,仆从把苏轼引入书房稍候。在书案上,苏轼发现有一首未写完的诗,墨迹未干,只有两句:“秋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满腹经纶的苏轼看到此处,连连感叹:“当年此公下笔万言,皆锦绣文章;如今不但文思阻滞,且大谬不然,纵然有别的花落瓣,哪有菊花落瓣的呢?这岂不成为笑柄?”于是,提笔续写道:“秋花不似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就是因为这两句诗,王安石觉得苏轼少见多怪,缺乏历练,故贬他到黄州去任团练使(县武装部长)。

苏轼一边怪自己闯了祸,一边骂王安石小心眼,只好到黄州上任。在黄州,苏轼还真看到一种菊花,盛开时节,满地落英。原来天下真有落瓣的菊花。苏轼仰天长叹:“菊花误我!”

据说,这种菊花叫“落瓣菊”,只有黄州有,而且只有赤壁岩下第三道岩坎上的菊花才落瓣,是非常奇特的花种。不要说苏轼不知,即使当地人,见过这种菊花的也不多。

据考证,上面故事时间不对。

苏轼被贬黄州时,王安石已辞官归田,自然不可能为一首菊花诗而计较并将苏轼发配到黄州。

真实的情况是,王安石虽然与苏轼政见上时有相左,但也是颇有胸襟之人,在得知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王安石心急如焚,急忙上书皇上,说苏轼是人才、是名士,岂有圣君诛杀人才名士的?这个高帽子给皇上一戴,才救了苏轼,才有了苏轼发配黄州这段故事。可见苏轼被贬黄州,既与黄州菊花无干,也与王安石无干。

魁夺菊花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菊花诗会是继海棠诗会之后,由史湘云与薛宝钗共同商定发起的,她们二人先拟出了十二个题目:《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

第二天,湘云取了诗题,用针馆在墙上。宝玉与众姊妹各自选了题目。没一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诗下均署明其人的名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菊花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菊花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关于菊花的故事 菊花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