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过年习俗?
长春人的老一辈大部分是闯关东的关里人,过年的习俗也是老一辈遗留下来的,过年习俗有:贴春联,换新衣,扫棚,打扫卫生,杀年猪,包豆包,年夜饭,祭祖,守岁,放鞭炮(现在四环以外可以),走亲戚,拜年等等。
怎样了解长春的东北习俗?
1、睡火炕
寒冷的冬天,东北人有睡火炕的习惯。火炕多以土坯或砖砌成,上面铺上牛皮纸,刷上油漆,既干净,又美观大方。火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一般炕在里屋,炉灶在外屋,做饭烧火,烟热通过炕洞转一圈到烟囱腾升,一日三餐烧三遍火,炕面上始终是热乎乎的。
2、冬钓
说起钓鱼,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垂钓绿弯春”、“荷动知鱼散”的千古名句,眼前呈现出绿草如茵、流水潺潺的江畔河边那一个个聚精会神、规规矩矩端坐的垂钓者身影。然而,东北人的寒冬垂钓却是另一番景象:在白雪皑皑、千里冰封的江面上凿开个脸盆大的冰眼,把系在半米长短棍上的渔线投入水中,然后,手持渔竿上下抖动,说说笑笑中把鱼儿钓上来了。奥妙何在?原来,渔线前端系着个小“木头鱼”,“鱼”身上拴着钩,鱼儿看见摇头摆尾的“小鱼”,信以为真,瞅准了一口吞入腹中,可谓“愿者上钩”。
用这种办法,一天可钓到几十斤大鱼呢。这一钓鱼术,与东汉年代王充《论衡•乱龙篇》记载的“木制丹鲤饵”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不知高超多少倍。
3、冬吃冰棍
东北人非常喜欢在冬天吃冰棍。寒冬腊月的街头巷尾到处叫卖着“冰棍!”还有雪糕、糖葫芦等,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穿着皮大衣,戴着皮帽、皮手套,手里拿着冰棍在津津有味地吃着。
4、冻饺子
东北人素有吃冻饺子的习惯,尤其是在春节。人们预先把饺子包好,送到屋外冻实,然后用袋子装起来,等要吃的时候,把冻得结结实实的饺子下锅煮,不过火要旺一些,一开锅就掀盖浇少许冷水,免得皮软。煮熟后吃起来犹如新包的一样鲜美。这样即方便省却用电冰箱,又节省了时间。
东北66岁有什么讲究?
延续下来的一种习俗。有几种说法:比如“人活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六十六,吃了女儿一刀肉,健康又长寿”,“六十六大寿、得吃姑娘的一刀肉”,“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等。这是对长寿、健康、平安的一种美好期盼;
在东北,老人66岁生日时,后辈要包66个饺子,如果能一次吃完,就能平平安安地跨过这个坎儿;在天津,也有66岁坎儿的说法;
知道这个习俗了,卖肉的自然也就能满足人们的美好愿望,就一刀下去,不跟阎王爷计较多少了;通常图个吉利,割下之后就权当“六斤”或“八斤”,不减不添,实际也差不到哪里去;
东北到了66岁时的讲究很多。东北老年人六十六岁称为大寿,过大寿要吃长寿面、寓意是健康长寿。这一年还要吃很多麻花,麻花寓意是越活越有劲。还要吃女儿包的小饺子共六十六个不许剩,这可难为了女儿包大了吃不了不行,包小了打不近馅不行,为此女儿都得练几天。
在东北流传着一个传统民俗,66岁是老年人的一个“坎儿”,所以66岁大寿的生日,一定要在正月初六过。
民间俗谚为:"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和年纪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块肉"。
东北一带老人66岁生日时,要由后辈(最好是女儿)用6两面、6两肉给他们包66个饺子(一般都尽量做得小些),如果能一天吃完,就预示这个"坎儿"能够平平安安地过去,今后老人健康长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长春市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长春市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