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民俗有哪些?

  农业民俗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它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和周期性特点,是农民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的文化产物,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因此这类民俗涵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具体包括:

  一 、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这部分习俗主要以农谚的形式存活在当今生活中,对农业生产起着指导和训诫的作用。

  二 、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因此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传统社会,靠天吃饭的人们重视自然力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许多谚语里还能窥见旧时这一习俗的概况;具体农谚

  三 、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人们还对臆想中的自然力怀着敬畏的感情;常常认为农业的丰歉与否与超自然力相关,所以那时候的人们除了努力耕作之外,更注重观察他们一向中的超自然神灵。

  四 、农业禁忌、祭祀习俗。这一方面是农业不能充分认识自然界规律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例如在有些地区,正月初十忌风,可以禳风除灾,惊蛰在墙角撒石灰,可以避虫蛇等等;

  五 、祭田神、先农和灶神的习俗。

  六 、农业生产过程习俗。这类习俗包括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以及具体的生产程序等,如古时候有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就是讥刺那些不尊重农业生产规律的人

  七 、农业娱乐风习,这一习俗是来源劳动实践也伴随生产活动自然形成娱神娱人的具有文娱性质的民俗文化。

农业生产习俗的主要内容?

1.种植习惯。当阳农业历来以种植业为主,兼及其他。从业于林、渔、手工业、商贸的人亦理田事。饲养附之于家庭。20世纪未,种植、养殖、加工逐步走向专业化,部分农户放弃传统的小而杂的生产习惯,从事专业化生产。农作物有水稻、棉花、大麦、小麦、包谷、红薯、高粱、黄豆、绿豆、蚕豆、油菜、花生、芝麻,城镇郊区种植蔬菜,山地和房前屋后习惯种植梨、桃、柿、柑、柚、板粟、核桃等。

2.栽种田管风俗

敬土地旧时清明前后,整田育秧,农家在谷种浸泡之后,查看黄历选一“黄道吉日”,敬土地老爷,求他保佑秧苗肥壮,全年丰收。

吃栽秧酒旧时有“栽秧酒,割谷饭,行脚过路有一餐”的说法。一般要在十天半月前就订下日子,接姑娘女婿、亲友邻里来吃栽秧酒,实际上也是一种亲友邻里的换工。栽秧酒操办十分丰盛,除早、中、晚正餐外,还有早饭前的“早茶”,中饭前的“喝小酒”,晚饭前“腰中”,晚饭后“霄夜”。20世纪未换工栽秧的人除吃喝外,还要送毛巾、香皂之类的“打发”。2000年前后,换工逐渐成为一种有偿劳务,家庭、亲属外的换工者和雇请人员,要以现金方式支付报酬。

田间取乐栽秧时田间不分男女老少,辈分高下,都可以互相嘻闹取乐,谚曰“栽秧田里无老少”。栽秧速度慢的人往往会被两边的人围在田中间,被称之为“坐号子”,栽秧结束时人们会互相往身上扳秧把、糊泥巴,俗称“泥仓子”。

打锣鼓栽秧、扯秧草、旱田薅草时,兴请锣鼓班子打锣鼓唱歌,分别称为“栽秧锣鼓”、“扯草锣鼓”“薅草锣鼓”。锣鼓班有一锣一鼓两人演唱的,也有4至5人的鼓乐班,有的还配有锁喇。所唱内容一般为“早晨唱花名,中午唱古人、晚上唱爱情”。歌师傅还会根据劳动现场编唱词活跃劳动气氛,为劳动者提神鼓劲。田间地头打锣鼓的习俗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逐渐消失,但在田间唱歌、讲笑话、“泥仓子”等习俗还偶尔见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业习俗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业习俗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农业生产习俗的主要内容 农业习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