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泉州人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泉州人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1、拜月娘妈,泉州人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十分崇拜。

旧时到了中秋之夜,民间妇女有拜月习俗。

几乎家家户户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求称心如愿。

2、烧塔仔,中秋节到来的前两三天,乡下的孩子们便到处拾砖头瓦片,在旷野中叠成一个圆形“塔仔”,孩子们还相邀互相参观。

3、划拳和摇骰子,这是泉州酒文化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跳火堆

闽南泉州的跳火堆活动。

除夕夜,在泉州市区以及晋江、石狮、惠安和台商投资区等地都有民间跳火堆民俗活动,祈求新年旺旺旺。

每家都会抱来一大捆稻草或番薯藤,在家门口点燃,在火势最旺的时候,家中的男性按辈分大小逐一从火堆上跳过去。

男婴也要由成人抱着跳过,如果家中有外出未归的男子则由在家兄弟替跳

泉州的订婚女风俗是指在男方家中举办的一种仪式,女方家人会带着礼品和聘金前往男方家中,以表示女方愿意与男方订婚。

订婚女通常是由女方家长或长辈代表,穿着华贵的礼服和珠宝,与男方家人进行商议和交流。在订婚仪式上,男方家人会准备茶水和小吃,作为欢迎女方家人的礼节。订婚女是泉州传统的婚姻习俗之一,代表着两家人的联姻和家族的荣誉。

福建民俗文化一览

  福州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扫墓完毕后,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邻人说明本户已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

  福州人扫墓祭祖还要供奉的供品,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供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节前后,街上店铺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豆沙、萝卜丝等做成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绿意,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饥的点心。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善唱山歌,用客家山歌表达他们的生活、劳作和情爱等情感。客家山歌是用客家人的口头语言演唱,融含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枝一秀。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大多是山野峻岭,男女共同劳作,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地位差别,客家人大都纯朴耐劳,客家人这些独特的背景和文化,也影响着客家山歌。

  客家多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山区,日常生活工作都与山有关系,客家妇女与男子同样从事着山间的各种劳作,在长期的山间劳作中,用山歌互相倾诉表达是自然中事。客家人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劳作辛劳,一旦走到田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唱几首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传统拜堂礼:这是婚礼的主要仪式,通常在晚上进行。新娘穿着传统婚纱,由女性长辈引领,向新郎家拜访。在新郎家,进行一系列仪式,包括谢礼、提福、请亲等,表达了亲家之间的祝福和感恩。

闹洞房:新郎入洞房后,好友和亲戚会进行闹洞房的仪式。闹洞房常常有一些有趣而古怪的环节,例如故意将新娘藏起来,观众需要各种方式来找到新娘,并缴纳“门票费用”。这一传统旨在给新婚夫妻增添欢乐和幸福。

婚俗扮演:在婚礼期间,常常会有一些扮演角色的人出现,例如“花旦”和“武生”。他们以滑稽有趣的方式演绎婚礼喜庆的节目,在场观众会迎接他们的表演,为整个婚礼增添喜庆氛围。

装车游街:在新娘离开娘家前往新郎家的途中,常常会有一辆花车将新娘装扮起来,伴随着鼓乐和热闹的队伍,游街庆祝。这一活动旨在庆贺婚礼,并让大家为新娘送行。

传统婚礼食品:婚礼上有许多传统的美食,例如花糕、红龟糕、福糕等,寓意喜庆和团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泉州人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泉州人习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泉州的家乡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 泉州人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