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环保历史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环保历史人物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

“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活动当然不是“鲧禹”“女娲”等个人所为,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活动。

没有一个清洁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

------曲格平

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爱绿护绿,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佚名

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天地为父母、父母为天地

梁从诫

梁从诫:“低碳生活”先驱者梁从诫档案盘点: 梁从诫,著名环保人士,有“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民间环保的先驱”、“中国公 民环保启蒙的先驱”、“绿色布道者”、“自然之子”之誉。1932 月出生于北平,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师、北京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

冯巩、关牧村、陈佩斯、吴小莉、腾格尔、娄正纲、冯小宁、冯丹藜、李亚鹏、姚远等10位环保志愿者。新任命的“环境大使”将负责向国家环保总局及有关部门反映环保方面的社情民意,揭露和举报破坏环境的事件和行为,提出建议并监督对其所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参与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社会活动,向公众宣传环境保护,树立良好的绿色文明形象;将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大使”身份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环保事例名人故事: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

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建议包括:  1. 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这样可以每天减少大约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 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这样可以每天减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3. 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 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  ,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5. 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6. 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这样做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环保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环保历史人物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关于环保的神话人物 环保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