獒丹族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獒丹族是现在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

达斡尔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

达斡尔族清代以前使用的契丹文失传,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历史较难考究。

但是根据达斡尔族传说及达斡尔人与契丹人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史学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

之后,史学家利用DNA技术的相关实验表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辽朝灭亡以后,达斡尔族的先民迁徙到黑龙江以北

哈萨克族历史?

哈萨克族与中国古代曾经统治过今伊犁河谷及伊塞克湖四周地带的古代民族乌孙(公元前2世纪~2世纪)、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世纪~12世纪)、哈剌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2世纪末~13世纪)等有渊源关系,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

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也有人认为,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或“可萨”的异名。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避难者”、“脱离者”。

  国外学者多认为“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孜别克汗国,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波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

1456年,汗国有两个苏尔坦(吉来和扎尼别克),由于内讧向东逃入亦力把里统属地区,亦力把里主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西七河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一部分脱离乌孜别克汗国的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

1589年,哈萨克人及其分布地区已区分为三个玉兹(血缘的部落联盟):大、中、小玉兹,即清文献中的右、左、西三部。其中的中玉兹(哈萨克斯坦中部地区)和大玉兹(七河流域)臣服于准噶尔部。而小玉兹(西哈萨克斯坦)则于1731年被沙俄吞并。哈萨克三玉兹在18世纪中叶曾先后表示归顺清朝,特别是中玉兹和大玉兹,与清朝的关系更为密切。

  历史发展清初,蒙古准噶尔汗统治了西域。17世纪70年代,其首领噶尔丹势力向南扩展至南疆、青海,向西进攻哈萨克等族,迫使哈萨克族离开原牧地。18世纪初,哈萨克等族人民开展了反对准噶尔汗的斗争。1723年,准噶尔汗封建贵族在塔拉斯河流域地区烧杀掳掠,使哈萨克族人民遭受了大灾难。1755~1757年,清朝统一了准噶尔部,解除了哈萨克族来自准噶尔的威胁。由于哈萨克的三个玉兹曾先后表示归顺清朝,部分牧民迁到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放牧。

傈僳族知识?

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属于同一族源,该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樊绰著述《蛮书》。

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栗蛮”或“施蛮”“顺蛮”,均属“乌蛮”。

樊绰《云南志》卷四载,四川西部有“栗粟两姓蛮”,铁桥(今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一带有顺蛮、施蛮居住。

《云南志》卷六载,九赕川(今玉龙县巨甸镇)有施蛮、顺蛮部落。

《景泰云南图志书》卷四载:“有栗粟者,亦倮倮之虽种也。”

《南诏野史》提到:“力呰即栗粟。”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傈僳族,为我国56个民族之一。

一、傈僳族民族节日众多且极其彰显民族文化。

“阔时节”是傈僳族隆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新年。

“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以前,傈僳族过年的时间主要通过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各村寨过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初五到第二年正月初十这段时间内,前后约有一个月。这期间正是樱桃花开的季节,所以每年樱桃花开时就是傈僳族过年的日子。

“刀杆节”是傈僳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

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过去是傈僳村寨或农户为免受灾难降临,消灾避邪才举办的,而且逢大年才举办,逢小年不办(子寅辰午申戌为大年,丑卯已未亥为小年)。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文化部门长期做工作,上刀杆被列为民族体育项目,在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进行表演。

二、傈僳族民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女子穿海蓝色上衣和宽脚裤,外套大襟坎肩,腰系双层长围裙,其服饰从上至下由色彩鲜艳的布条、布块组成的几何图案和层层彩绣饰边,十分艳丽。傈僳族女子用花布巾缠头,佩戴大铜环或银环耳饰,腿部缠有黑漆藤圈,行走时摇曳摆动,更显婀娜多姿。傈僳族少女还喜欢用缀有小白海贝壳的红线系辫,头上、胸前、项间佩戴十串红色料珠和玛瑙、海贝壳、银币等作为装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塔城历史文化传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塔城历史文化传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塔城历史文化传说有哪些,塔城历史文化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