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有哪些成语典故?

西周的成语故事(一):呆若木鸡(二):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西周的成语故事(三):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西周的成语故事(四):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西周的成语故事(五):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上下五千年西周时期有几个故事?

昭王南征,周昭王对楚或荆发动战争。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

昭穆嬉游,周昭王周穆王二位国军喜欢游山玩水,到全国各地游玩,不理朝政,导致周朝国力衰落。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

薛公伐秦真实历史?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藉兵乞食于西周。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齐为韩、魏攻楚,九年而取宛、叶以北,以强韩、魏,今又攻秦益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地广而益重,齐必轻矣。

夫本末更盛,虚实有时,窃为君危之。

君不如令弊邑阴合于秦,而君无攻,又无藉兵乞食。

君临函谷而无攻,令弊邑以君之情谓秦王曰:‘薛公必破秦以张韩、魏。所以进兵者,欲王令楚割东国以与齐也。’

秦王出楚王以为和,君令弊邑以此德秦,秦得无破,而以楚之东国自免也,必欲之。

楚王出,必德齐,齐得东国而益强,而薛世世无患。秦不大弱,而处之三晋之西,三晋必重齐。”

薛公曰:“善。”

因令韩庆入秦,而使三国无攻秦,而使不借兵乞食于西周。

薛公就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文,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国(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是战国四君子之一。

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秦昭王时曾受秦国邀请入秦为相,后从秦国逃归齐国,被齐湣王拜为相国。因为差点死在秦国,这让孟尝君对秦国非常痛恨,曾率齐、韩、魏三国联军大败秦军,攻破函谷关。

苏秦之弟苏代对孟尝君说:齐、魏、韩三国攻秦,所得土地都归了魏国和韩国,而齐国离秦国最远,什么也得不到,对齐国有什么好处呢?孟尝君以为然,于是罢兵撤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周历史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周历史的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西周历史的故事有哪些,西周历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