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城厢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城厢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莆田,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含南日岛、湄洲岛)。

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2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49万人;常年有6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14人(其中一人为两院院士)。旅居在外的侨胞70万人左右,港澳台同胞近20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是八闽古府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是历史上有名的科举名邦。

莆仙戏起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莆仙戏,因形成于兴化地区(今莆田、仙游),用兴化方言演唱,故俗称“兴化戏”。 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惠安县北部及福建南部兴化话流行的地区。

莆仙戏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莆田龙舟竞渡源远流长,起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五月兴船闹龙舟”之称,每年端午节前后,涵江、城厢、荔城、北高、黄石、秀屿等地都举行盛大的龙舟赛。 涵江、北高等地龙舟队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冠军。

莆田龙舟竞渡历史悠久,起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五月兴船闹龙舟”之称,每年端午节前后,涵江、城厢、荔城、北高、黄石、秀屿等地都举行盛大的龙舟赛。 涵江、北高等地龙舟队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冠军。

龙舟竞渡时,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喧天,沸腾一片。 竞渡的龙舟,俗称“划龙船”或“划龙舟”,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岁时民俗活动。 参赛龙舟的船上挂“天上圣母”旗,船头甲板上设有人手持大刀长矛的武士,威风凛凛,气宇轩昂,与划船手动作协调,“一”字排列前进。 船尾设一舵手,掌握航向。 划船手面向船头,在鼓声中挥桨入水,协调划行。 舵手后面是司锣者,边敲边喊号子指挥划桨节奏。 河两岸围观群众为助威呐喊,沸腾一片。 竞赛时,各队龙舟在号令声中奋力争先,一浪高过一浪,气氛热烈。

在莆田,划龙舟也分为“游龙”和“赛龙”两种。 “游龙”是表演性的,龙头龙尾高翘,意为得胜获龙头。 群众扶老携幼,到水边观看,俗称“看龙舟”。 “赛龙”是比赛性的,不设龙头龙尾,船上也不设武士和锣鼓手,船头船尾设鼓手和舵手,开始就奋力向前划行。 “赛龙”有规定航道和终点,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城厢、荔城、涵江等地多设水闸或人造航道,终点插上彩旗,船队行近终点时需绕过水闸或彩旗,须严守航向和速度,互相之间又竞争又互助,场面壮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城厢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城厢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莆仙历史 城厢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