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地理沿革?
沿革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文学科之一。
研究疆域政区消长和古今地名演变。
从现代学科分析,沿革地理学主要属于历史人文地理学,是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地理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但不是它的重要研究对象和最后目的。
历史地理的研究深入开展,必将推动沿革地理研究的发展。
作为历史地理学前身的沿革地理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1世纪,西汉的刘向写过疆域地理著作《域分》,给疆域地理志创立了端绪。
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也以疆域政区为主体,是为历代正史记述疆域政区、建置沿革的滥觞。
以后正史几乎都有地理志。
地方地理志起源很早。
自唐以降,更出现全国性的地理总志。
唐代李吉甫所修《元和郡县志》、宋代乐史所修《太平寰宇记》,以至元明清三朝所修《一统志》,从内容到规模,都较正史地理志有所扩展。
宋元以来的地方志,都把建置沿革作为重要的记载内容。
山川地理志上溯可及《山海经》、《禹贡》,但记载较略。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水道为纲,阐述历代政区的分合、城邑兴衰等,构成研究沿革地理的一个体系。
疆域地理志、地方地理志和山川地理志构成我国古代沿革地理的三大分支。
沿革地理成为专门学科,始于北宋。
临川人吴澥著《历代疆域志》,通考宋以前历代地理志的材料而成。
其后学者研究成果很多。
沿革地理在我国有着特殊地位,一向为历史学家所重视。
研究历史,对历史事件认真、彻底的剖析,必然牵涉到疆域政区的变迁、都邑的兴衰、地名的更易等,因此我国传统的“舆地之学”从来就是史学的一支。
我国地缘环境的特点和状况是什么?
我国地缘环境的特点和状况简述如下:
1、中国三面陆地,东面海洋、地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陆地三面,北边是荒原和冰冻之地,西边是戈壁、沙漠,南边是崇山峻岭、大河和 热带雨林,我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2)现在随着海陆交通的发达,东面和西面已经分别成为中国经济和能源的战略要 地,我国处于对外交流的前沿。
2、邻国众多、安全环境复杂。
1)中国是当今世界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多陆、海强邻,如日本、俄国、 印 度、韩国等。
2)中国与周边相当一部分邻国存在着复杂的领土、领海争端。如东海、南海争端等。
3、我国的边境线漫长。
1)我国的地缘环境陆海兼备,陆地边界和海岸线漫长。
2)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84万公里,另有岛岸1.4 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超过3.2 万公里。
3)漫长的边境线周边多热点、敏感国家、地区,安全隐患多。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和朝鲜等敏感地区。
4、大国集中。
我国周边的大国北边有俄罗斯, 东边有日本,西边有印度,而且美国势力遍布中国的东边如日本 韩国 台湾,美国也不断的向中国周边各国渗透势力,制造我国周边的紧 张态势。近年,这些大国之间的军事、经济、政治角力越发激烈。
5、中国周边地区与周边国家都存在着众多的跨界民族,以及中国周边分布着一系列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交通地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交通地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