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意义解释?
“纳”即“享受”;“余庆”,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注意:此联有国破家亡之兆。
964年新年,后蜀后主孟昶作此联,一年后国破被掳。宋太祖便派一个叫吕余庆的人去管理该地。应了上联。另外,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生日,即“长春节”。应了下联。
此联如此出名,并非由于它有多好,而是宋人认为它是谶语,预示了宋将灭蜀。
吕端和吕蒙正是一个人吗?
不是一个人。
吕端、吕蒙正都是北宋初年的重臣,都曾经官至过宰相,甚至在同一个时期都是宰相,不过是一正一副。虽然两人都姓吕,但两个人并没有血缘或者亲戚关系,甚至出身可谓天壤之别。
从年龄来看,吕端比吕蒙正早出生大约十年,去世也是早差不多十年,都是享年65左右。吕端、吕蒙正的出身是很不同的。前者是个官三代,祖父和父亲都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官员,父亲官至兵部侍郎,所以吕端入朝为官是因为父亲的恩荫,当时只有二十几岁。吕蒙正出身很贫困,有父母双亡的说法也有和母亲被赶出门的说法,三十三岁的时候考中状元才得以为官。
虽然如此,先官至宰相的反而是吕蒙正,可以说是后来者居上,他只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宰相,而吕端后来为相用了将近四十年。在吕蒙正为相的时候,宋太宗就想用重用吕端,任其为相,有人反对说他为人糊涂,而皇帝评价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于是之后不久,吕蒙正被罢免贬为参知政事,位同副宰相,而吕端继任宰相,当时他已经六十岁。
不是!吕端、吕蒙正都是北宋初年的重臣,都曾经官至过宰相,甚至在同一个时期都是宰相,不过是一正一副。虽然两人都姓吕,但两个人并没有血缘或者亲戚关系,甚至出身可谓天壤之别
吕端和吕蒙正不是一个人。
吕端,字易直。北宋时期的大臣。北宋幽州安次人。其祖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官至后晋兵部侍郎。其兄吕余庆,后晋时,以荫补官。入宋,历知成都府、蔡州。吕端为政清廉简约,百姓得以安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余庆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余庆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