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僚族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僚族的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什么是僚人?
所谓“僚人”,是对今天的壮族、布依族和越南的岱侬族人的统称。汉语意思就是“我们的人”或“我们”。正如广东潮州人说的:“自己人!” 该称呼最早出现于隋唐时的汉文史籍中,是对岭南地区及其云南东南部、贵州南部等地区的壮侗语族(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毛难族、黎族……和境外的岱侬族、掸族等)先民的统称。在秦汉及其春秋战国时代,该语族被称为百越。而岭南地区及其云南东南部、贵州南部等地区在当时是属百越族群中的南越、西殴、骆越三个部族的世居地。简单点说相关的称呼变化如下所列: 先秦及其秦汉时期:百越——西殴、骆越; 魏晋至隋唐时期:僚(或狸、獠); 宋以后:僮、夷、土、侬、沙等; 明清时期:僮、仲、夷等; 新中国以后:壮族、布依族等。 (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1、什么是僚人? ??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方的壮族、布依族和岱-侬族,从历史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分布状况来看,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人群,本站遵循其普遍自称“布僚”Bouxraeuz(我们的人),将之统称为——僚人。 2、僚人文化特征 百越族群的直系后裔,他们的守护神花王圣母和祖先布骆驮,铜鼓文化,稻作民族,传唱山歌都是他们典型传统文化
侗族祖先的故事?
虽然历史学家们都普遍认为侗族源于古代百越,但具体源于百越中的哪一支,尚无定论。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族,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多数学者认为侗族是起源于“骆越”,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是起源于“干越”。魏晋以后,这些部族又被泛称为“僚”。
明代邝露所著的《赤雅》中说,侗族也是属于“僚”的一部分。现在侗族的分布和属于“百越”系统的壮、水、毛南等民族的住地相邻,语言同属壮侗语族,风俗习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侗族可能是由“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侗族经过原始社会发展阶段,于唐代由原始社会直接向封建社会过渡;有的人认为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
从唐至清,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区建立羁縻州、土司制度,社会处在早期封建社会。清初实施“改土归流”,清朝对侗族人民进行直接统治,土地日益集中,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但是,侗族社会内部某些氏族组织残余,例如以地域为纽带具有部落联盟性质的“合款”,仍普遍存在。每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合款”分大小。“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联合。“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最高权力组织,凡成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这种组织一直保存到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
布依族三大支系?
布依族的支系(亚族)
布依族与壮族操同一种语言,风俗习惯一致,而布依族和壮族的分界线是以广西与贵州的省界为标准的,显然布依族和壮族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法定族称。近年来国内有许多布依族和壮族的网民将两者合称为“僚人”或“僚族”。
内部还存在几个支系(亚族):
贵州布依: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南部地区,与广西西北部壮族(也自称布依)基本同质。
广西壮族北部方言群:分布在广西西部、中部的右江、邕江以北地区。
广西壮族南部方言群:分布在广西西部、中部的右江、邕江以南地区。
云南侬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东南部,语言文化接近广西壮族南部方言群
云南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东南部,语言文化接近广西壮族北部方言群以及贵州布依族
云南土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东南部,与侬、沙杂居,语言文化上有别于一般壮族的特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僚族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僚族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