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湖东镇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湖东镇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枞阳的历史由来?
枞阳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属庐江郡,名曰“枞阳”,距今已有2100多年。其县名由来,说法有三: 一、从古宗子国,《左传·文公十二年》中日:“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围巢。”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 二、《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本草纲目》:“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说文》中述,县城后山多枞木,“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 三、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 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1949年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为今枞阳县境,县城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4年县城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
枞阳的历史由来?
枞阳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属庐江郡,名曰“枞阳”,距今已有2100多年。其县名由来,说法有三: 一、从古宗子国,《左传·文公十二年》中日:“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围巢。”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 二、《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本草纲目》:“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说文》中述,县城后山多枞木,“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 三、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 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1949年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为今枞阳县境,县城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4年县城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
江西波阳县凰岗镇历史?
春秋为楚番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番阳县,治今址,以处番水之北得名,属九江郡。西汉改为鄱阳,因在鄱江之阳,属豫章郡。据《汉书·地理志》:“鄱水西入湖汉是也,鄱阳湖在县西,即古彭蠡。”建安十五年 (210年) 属鄱阳郡,为郡治,郡县均治今古县渡。三国吴赤乌八年 (245年) 鄱阳县还治今址。
南朝齐鄱阳郡还治鄱阳县。梁承圣二年 (553年) 分江州立吴州,领鄱阳郡、州郡同治鄱阳县。隋平陈属饶州,为州治。大业初复为鄱阳郡治。隋时始曰鄱阳湖,以接鄱阳山而名。
唐武德五年为饶州治。天宝元年 (742年) 为鄱阳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饶州治。元为饶州路治。明为饶州府治。1912年废府属省。1914年属浔阳道。1926年复属省。
1952年属上饶专区。1957年改名波阳县。1971年属上饶地区。2003年12月17日经民政部批准,波阳县恢复鄱阳县名。
1983年7月,将波阳县的渔山公社及荷塘垦殖场划归景德镇市昌江区管辖(国函字[1983]146号)。1984年5月24日,垦殖场设立高家岭乡,响水滩公社分设为响水滩乡、肖家岭乡,设置田畈街镇(赣府字[1984]117号)。
1984年5月24日,波阳县设置九个区建制。谢家滩区辖石门街乡、谢家滩乡、肖家岭乡;侯家岗区辖侯家岗乡;油墩街区辖银宝湖乡、油墩街乡、湖滨乡、莲山乡、桥头街乡、响水滩乡;田畈街区辖田畈街镇、田畈街乡、柘港乡、金盘岭乡、枧田街乡;高家岭区辖游城乡、珠湖乡、站前乡、高家岭乡;团林区辖四十里街乡、团林乡、磨刀石乡、双港乡;古县渡区辖古县渡乡、昌洲乡、古南乡;凰港区辖凰岗乡、东溪乡、太阳埠乡、神山乡;芦田区辖芦天乡、饶埠乡、桐山乡。三庙前乡、莲湖乡、水上乡为县直辖乡(赣府字[1984]117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湖东镇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湖东镇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