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敦煌现代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敦煌现代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敦煌诗词文化?

非常丰富。
原因是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保存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其中包括了不少优美的诗词。
敦煌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交融,又包括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汉文化、满文化、西域文化等的影响,这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非常多元的元素。
而且,敦煌石窟中还保存了很多描绘社会生活、思想风貌、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图像和史料,这些作品价值极高,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历史、文学史和艺术史都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尽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瑰宝。

敦煌,亦是边塞诗歌的发源地。据统计,敦煌遗书中留下的敦煌诗词共有两万多首,如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等大诗人,都曾围绕“两关”(阳关和玉门关)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慎的《敦煌乐》,则描摹了一幅极为鲜活生动的敦煌景象:

敦煌苍凉的山川风貌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王维、李白、王昌龄等著名诗人都曾给这片神奇而瑰丽、雄浑且灵动的地域,留下传唱千古的诗篇。

如"敦煌地拓极西边,纵步高城望渺然”、"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敦煌的地域特色?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即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是众说纷纭。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考证说,敦煌可能是都货罗(Tokhara)译音,而都货罗也就是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中国学者岑仲勉认为敦煌的词源是“桃花石”(Taugas);王宗维认为“敦薨”或敦煌为“吐火罗”的音译,并推断敦煌为吐火罗人居住的故地;李得贤则认为敦煌为古羌人语言“朵航”(义为诵经地或诵经处)的对音。总之,“敦煌”地名的词源为汉朝以前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之汉译,这点应是没有疑问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敦煌现代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敦煌现代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敦煌诗词文化 敦煌现代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