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华宁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华宁历史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抚仙湖有多少年的历史?
1、抚仙湖,属断层陷落湖泊,大约起始于地质年代第三纪末,距今约300多万年前。2、抚仙湖形状象葫芦,长轴呈南北向,北部宽敞,南部狭窄,最大水深157米,平均水深87米,是云南省的第一深水湖泊,也是中国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深水湖
3、抚仙湖得名由来,一说据澄江《府志》记载:湖东南诸山,岩壑磷响,悬窦玲就,中有石、肖二仙,比肩搭手而立,扁舟遥望,若隐若现。相传石、肖二仙慕“湖山清胜”,忘了回返天廷,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站立在湖的东南方。在湖上驾舟遥望,还隐约可见。有此仙人遗迹,故名抚仙湖。
另一说是因湖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直插云天,又宛如高大的仙人立于湖岸,伸手抚摸莹碧的湖水,故名抚仙湖,“玉笋晴岚”也是旧时云南胜景之一
300万年
抚仙湖已经有了将近300万年的历史,从2013年开始,抚仙湖就已经被列为国家15个重点湖泊支持范围,至今为止这里还有很多的景区,每天都会有很多的人来度假,但是抚仙湖的生态环境一直被保护得很好。
有340多万年的历史。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的澄江市江川区、华宁县境内,跨澄江、华宁、江川三县区,居滇中盆地中心,湖盆外貌形如长葫芦,湖泊面积216.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95.2米,最深处158.9米,蓄水量206.2亿立方米,属珠江水系,是我国第二深淡水湖,因Ⅰ类水质,是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也是我国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水中有27种土著鱼类,其中抗浪鱼是云南四大名鱼之一。
湖泊形成于340多万年前,为云贵高原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陷型湖泊。据《云南省志·地名志》载,抚仙湖在唐《蛮书》中被称为“大池”;大理国时因处罗伽部地称罗伽湖;《明史·地理志》,称其为“抚仙湖”,抚仙湖名称的由来。湖内有梁王山、尖山、回龙山等山。
云南陶器的代表作品有?
去云南玩儿,或多或少都会被推荐购买玉器,翡翠这样的高价商品,甚至歪曲成是云南特产。而真正的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的手工艺品却很少有人提起。
云南的陶器历史非常久远,早在7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就出现了陶器的踪迹。在唐代、南诏时期繁华、明清之后更是随着茶马古道的贸易往来销往省内外。华宁的绿白釉、玉溪的青花、建水紫陶、尼西黑等,云南的陶器是多姿多彩,品类多样的。
玉溪窑青花瓷
玉溪青花是云南青花的代表,青花瓷器本身绘画丰富多样,有山有水,有人有物,有花有鸟,大多有些文人墨客的诗意。
元代的“至正型“青花瓷只在景德镇和玉溪发现,说明玉溪青花和景德镇青花出自一处。
华宁陶
华宁陶是华宁县特有的一项手工艺品。在华宁陶的烧制过程中,开片的色彩变化,使得华宁陶显得珍贵且稀有。
华宁陶造型古朴,釉色温润如玉,具有浓郁的云南工艺文化特征。
建水紫陶
最出名的莫过于建水紫陶。建水制陶历史久远,是我国陶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宋朝,建水已经成为云南省的制陶中心。陶器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被视为我国“国瓷“的一部分。
常见的紫陶茶壶,汽锅鸡的汽锅都出自建水紫陶。
尼西黑陶
尼西是香格里拉的一个藏族乡村,尼西的塘堆村出产品质较好的红胶土。尼西黑陶烧制方法简单,仅仅是把红土制成的陶器铺上稻草,点火燃烧。神秘的是,烧制之后陶器却成为黑色。
尼西黑陶在香格里拉藏区既是炊具也是工艺品和装饰品,体现了藏族民间制陶工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镇沅黑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华宁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华宁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