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关于榆社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关于榆社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关于太谷南山历史资料?
太谷南山范围极广,泛指南部山区,位于阳邑乡山区大部及侯城乡、北汪乡山区,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山峰主脉源于太谷县、祁县、榆社县、武乡县边界交界处的四县垴峰,海拔2023.5米。
太谷县境在春秋时期为晋国大夫阳处父的封邑,西汉因置阳邑县,属太原郡。原县治在今阳邑村,至北周建德四年(575年),阳邑县始移治于白塔村,即今县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为太谷县,并一直沿用至今。据《元和郡县志》等文献记载“以县西南有太谷,故名”,原来太谷县名源于一条叫“太谷”的山谷。
“太谷”之名据清《太谷县志》解释为“太行之谷”,其实在古代“太”通“大”,太谷即大山谷的意思,它指今天祁县通往沁县的子洪口谷。这里古属阳邑县地,由于历史上行政区划变迁,现已属祁县了。
战国时期晋中和顺是哪国的?
和顺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在地理位置上,和顺县地处山西省境东陲,太行山脉西侧,地理坐标东经113°05′—113°56′,北纬37°03′—37°36′。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和顺县东邻河北省邢台市,西连榆社县、榆次市,南与左权县接壤,北界昔阳县、寿阳县,也即该县地处山西、河北两省的交界处,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就和顺县的历史来说,春秋时名盖与,为晋大夫梁余子养封邑,也即属于晋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今山西省和顺县一带改名阏与,为赵国的疆域。
介休特产有哪些好带的?
1、介休灌馅糖 介休灌馅糖是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的特产。“贯馅糖”又称“灌馅糖”,介休贯馅糖是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名食品,是糠粞、清红丝,核桃仁、绵白糖、桂花、玫瑰、芝麻作成的。 介休贯馅糖,介休市传统搪点,介休“八珍”中的一珍,也是山西十大名特食品之一,素与浙江的“寸锦糖”齐名。早在明末清初,贯馅糖就以其皮薄馅香、食之酥脆、绵甜等特点而行销于国内市场。
2、介休鹿茸 介休鹿茸在中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介休榆社鹿茸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原来只有县药材公司一个鹿场,现已经发展到10个鹿场,共养鹿300余头,年产“茸”250公斤。
唐朝何时建长城?
《新唐书·地理志》载:山西太谷县“东南八十里马岭有长城,自平城至于鲁口三百里,贞观之年废。”现唐长城遗址从马陵关沿马岭向关上(即今社城镇关上村西),由关上至榆社县石源村,再至黄花沟(自然村),再至石会(村)、琵琶窑(村)、焦红寺(村)一带,最后至仪城(辖于和顺县)。
唐朝建立的最初几年,同时并存的还有14个割据政权,其中有一支劲旅就是依附突厥,并自封为皇帝的刘武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攻占李渊发祥之地晋阳(今太原),攻陷河东大部分地方,威逼关中。唐王朝迅速采取强硬手段,一方面派秦王李世民抵御刘武周,另一方面迅即构筑防御设施,从平城至鲁口的长城由此出笼。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有三段古老的古代边墙,始建于唐代渤海国时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此段古边墙未见于任何历史文献记载,根据考古调查,断定边墙是古代的一条军事防线,与长城的性质一样,属长城型山城。这道边墙与当地渤海国早期山城和金代沿用并修筑的山城相似,据此认为,边墙是渤海国为防止黑水棘鞴而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榆社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榆社历史文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