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历史人物廉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人物廉颇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廉颇(前327年-前243年),字洪野,赢姓,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攻取阳晋,威震诸侯。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垒坚守的方式,让秦军三年无计可施。公元前251年燕军入侵,他在鄗城大败燕军,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假相,封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宋代宣和五年,被追封为七十二名将之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作品名称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者
司马迁
创作年代
西汉
作品出处
《史记》
文学体裁
传记
老当益壮[lǎodāngyìzhuà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褒义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廉颇不是三国时期的,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多次爆发大战,但廉颇每次带兵出征,秦国都讨不到什么好处,秦国就经常使离间计,离间赵国君臣,又在廉颇蔺相如之间制造不合,不过蔺相如始终很大度,廉颇知道蔺相如不计较之后,专卖去蔺相如家负荆请罪。
廉颇不是三国的,是战国时期的。
廉颇,字洪野,赢姓,中山苦陉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攻取阳晋,威震诸侯。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垒坚守的方式,让秦军三年无计可施。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为"赵之良将……,以勇气闻于诸侯"。我国著名史学家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专述廉颇蔺相如,并为其著传。这是正史对廉颇的最早最权威的论述,也是最衷于历史真实的描写。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放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周赧王三十二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壁,强秦愿以十五城换之,赵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廉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廉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