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仙游人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仙游人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自古以来,仙游就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曾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之一,一些历史名人也出生在这里。因此,这里的风俗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
在传承方面,仙游人尤其注重家庭文化的传承。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家庭中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并成为了家庭文化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讲究礼仪和谦让,尊重老人和孝顺父母更是当地的传统美德。
仙游风俗礼仪习俗下马,亦称“脱草鞋”:古时,远离家门出外做官或经商的人回到家乡时,他的堂叔侄,表兄弟姐妹等亲戚,都要备办线面、鸡蛋(或煮碗点心)相敬,俗称“下马”。意思是为远方归来的亲人洗尘。他们收下礼物后,必须回敬毛巾、肥皂,表示感谢亲友们的深情厚意。
同学结婚时感觉女方一般都不出什么东西吧!!!~
~男女双方衣服都是男方买,而且男方还要给女方聘金,越好越贵……婚俗忌讳:从里到外全穿新的,外衣一定要是红的,里外都不能带白色的
升值呗,最起码保值,福建人有钱,怕贬值,买点黄金也不错。福建这边的风俗,结婚至少要三金,现在人经济比较好,都买好多放家里,一代一代相传,结婚当天还会把黄金配饰全部戴出来,寓意金玉满堂,吃穿不愁。
也是有点小攀比,有钱的简直全身都挂满黄金,陪嫁也多
莆田,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含南日岛、湄洲岛)。
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2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49万人;常年有6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14人(其中一人为两院院士)。旅居在外的侨胞70万人左右,港澳台同胞近20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是八闽古府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是历史上有名的科举名邦。
莆仙戏起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莆仙戏,因形成于兴化地区(今莆田、仙游),用兴化方言演唱,故俗称“兴化戏”。 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惠安县北部及福建南部兴化话流行的地区。
莆仙戏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仙游人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仙游人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