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北方习俗冬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北方习俗冬至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一、吃饺子为了纪念神医扁鹊。
相传,出生于战国初年的扁鹊,一生立志悬壶济世,游历四方,治病救人。
有一年的冬天,扁鹊来到北方的农村,注意到了许多人的耳朵都被冻坏了。
于是,他在山中采集草药,熬成汤汁让人们服用,以御寒生热,并以面片包食药渣。
这个方法很有效果,扁鹊的良方,很快便治好了严寒中,人们被冻坏的耳朵。
此后,人们便会在寒冬到来之际,用面粉制成耳朵形的食物吃,并为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饺子“。
”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人们效仿扁鹊医病时的良方,吃完饺子后,还不忘再喝一喝饺子汤。
二、吃饺子为了纪念张仲景。
也有说法称,民间吃饺子,与另一位神医张仲景也有关。东汉时期,张仲景医术高明,被誉为”妙手回春“的神医。
张仲景晚年在湖南长沙做官告老还乡,途中经过南阳白河岸边,看到当地的老百姓面黄肌瘦,耳朵都被冻坏了。
张仲景医者仁心,可怜这些受苦的穷人 ,在冬至节安排++架起了一口大锅,给穷人舍药熬药,治疗冻伤。这个药的名字叫”祛寒娇耳汤“,里面放有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药熬好后,张仲景还让人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冻伤的乡亲们吃。
吃过娇耳,喝了祛寒汤,这些老百姓们顿时觉得全身发暖,两耳发热,冻伤渐渐都痊愈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就根据娇耳的形状和谐音,改名成饺子,在冬至这天吃饺子御寒。
在古代,古人对冬至这个节气是和过年一样重视的,除了吃饺子,还有很多有趣的传统活动。
其中,有一样习俗就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画画,直至画成“九九消寒图”。
冬至习俗 北有小饺 冬节这天,北方人会吃饺子,俗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不仅如此,北方人在包饺子时,常常会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南有汤圆 与北方人不同,南方人更钟情于汤圆。 有句俗语:“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说的就是南方人每逢冬至,会用糯米粉搓成面团,包上各种馅料,揉成一颗颗白白胖胖的汤圆。一口甜糯下肚,再配上随锅煮的甜汤,比山珍海味还美。
潮汕祭祖 潮汕有句民谚是“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说外出的人无论如何,这一天都要回家祭祖拜神,不然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于是,这一天潮汕人会备齐猪、鸡、鱼等三牲和果品,在中午前到祠堂拜祭祖先,然后一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
一、冬至的传统习俗有吃饺子、九九消寒和祭天祭祖,随着各地的习俗不同,不同的地方还会在冬至这天有不同的活动。
1、吃饺子,冬至吃饺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风俗。冬至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吃水饺。
2、九九消寒,九九消寒是指从冬至第二天开始数九,数九天就是一九,再数九天就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到那时天就暖了。
3.很多地区都有在冬至这天祭天祭祖的习俗。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4、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冬至习俗。比如,潮汕人冬至的时候吃冬节丸;客家人冬至节气吃酿酒;四川冬至吃羊肉汤;杭州人冬至吃年糕;湖南冬至吃赤豆糯米饭;广东人冬至吃烧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方习俗冬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方习俗冬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