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周游列国的历史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周游列国的历史人物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

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

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

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

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

孔子周游列国的典故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国君,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政,齐国又开始兴盛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晏婴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

  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做“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管司法的长官)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年青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就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鲁国的大夫孟僖子(僖音xī)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靠南宫敬叔的推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轰走了。孔子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用他。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孔子再回到鲁国,仍旧教他的书。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一、卫国

孔子先去的卫国,这是他的第一站,而后的行程里,孔子因各种原因,四次往返于卫国,他之所以把第一站放在这里,是因为孔子非常推崇“周公旦”,而周公旦长期是卫国的摄政。古卫国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卫辉市。

二、宋国

孔子后来去了宋国,其实孔子的祖上,就是从宋国去到鲁国定居的,所以用现在的话讲,孔子应该是,户籍:鲁国、祖籍:宋国。宋国的位置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商丘。

三、郑国

郑国是中国法制与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因此孔子是将郑国作为重要一站的,且孔子在郑国也是得到了很高礼遇的,郑国的位置就在现在的河南省新郑市。

四、陈国

陈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爵位高但实力并不是很强的诸侯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孔子北上或者南下的必经之路。今天的陈国在河南省的淮阳市。

五、蔡国

蔡国与陈国天然接壤,一衣带水,两个国家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孔子出蔡国时还被陈、蔡两国所围,最后楚国来救,才使孔子顺利解围,蔡国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信阳市。

六、楚国

孔子周游列国的最后一站,就是楚国,楚国当时的楚昭王是春秋时期一位有作为的国君,对于孔子也是非常敬佩。当时楚昭王将孔子接到楚国都城鄀都,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宜城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游列国的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游列国的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孔子周游列国都先后去了哪几国 周游列国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