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老马识途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老马识途历史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管仲    【释义】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主人公】管仲

退避三舍,晋文公时期的典故,春秋 纸上谈兵,赵国赵括,战国 老马识途,齐桓公的典故,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春秋 百发百中,苏厉劝白起称病不领兵的说辞中提到的典故,战国 唇亡齿寒,假道灭虢中的典故,春秋 卧薪尝胆,春秋 朝秦暮楚,战国 三令五申,孙武的典故,春秋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春秋 完璧归赵,蔺相如的典故,战国

马有比较发达的嗅觉系统以及听觉器官,而且有很强的记忆力。因为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这样构成了比其它动物更为发达的“嗅觉雷达”。

  这个嗅觉雷达不仅能鉴别饲料、水质好坏,还能辨别方向,自己寻找道路。通常生活在草原上的马,有的甚至可以感觉到空气中所含有的微量水汽,还能在数里之外找到水的来源。并且马的耳翼很大,而且耳部肌肉发达、转动相当灵活,位置又高,内耳中有一种特殊的“曲折感受器”,是用来辨别运动方向以及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分布情况的。

  但最主要的是马对气味、声音以及路途的记忆力相当强。有的老马,居然能在相隔数年后,从数百公里以外回到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

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使是像管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需要通过老马和蚂蚁的帮助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世人更应该不断学习和吸取前人的智慧,实现自我完善。所以我们要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为什么老马能够识途呢?

哺乳类的嗅觉高度发达,表现在鼻腔的扩大和鼻甲骨的出现。鼻甲骨盘卷,其外覆有布满嗅觉神经的嗅粘膜,嗅神经细胞大为增加。

马的视觉并不发达,但嗅觉和听觉相当发达,主要是靠嗅觉来辨别方向的。

马在呼吸过程中,嗅觉神经细胞不仅能鉴别饲料、水质的好坏,而且具有辨别方向、寻找道路的功能。

其鼻腔分为呼吸区和嗅区两部分,呼吸区有粘液,可以防止灰尘或其他异物进入,而嗅区则有识别气味的能力。

另外,马还喜欢打响鼻,这样能够保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保持灵敏的嗅觉,能更准确地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老马识途》故事出自春秋时期《韩非子·说林上》。

《老马识途》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马识途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马识途历史故事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老马识途的历史人物是谁 老马识途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