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习俗年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习俗年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年例”它与传统的过年一样非常热闹、喜气,不同的是当地人把它看着大于过年。做“年例”中其文化内涵不知不觉地深深印刻在当地百姓的心底,那就是冼太夫人文化。

民以食为天,“年例”的那一天家家都把宰好的猪和杀好的鸡、鸭拿到广场或村门口摆出来一同展示,他们称这种形式为“摆谯”,“摆谯”是“年例”那天的第一个项目,人们一早就在自家的“摆谯”位旁等候请来的“神像”——冼太夫人塑像。敬拜时,在浓浓的炮竹烟雾弥漫之中,可以看到敬拜的人群里不仅有老人、中年人,还有年轻人和小孩子们,场面非常壮观。据说,“摆谯”一来是看一看谁家的猪肥,谁家的鸡、鸭大,二来也有请冼太夫人回家与大家一起过年之意。

“年例”活动,“初时是骑马、射箭、比武,以后演绎为游神,演戏。”其中的“游神”就是把“神像”请出来,抬着在各村和城镇的大街上++。“游神”的习俗如果用一种迷信色彩的单纯解释是不科学的。

我们发现“年例”中“游神”的神像却总是有14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冼太夫人的雕塑造型。“游神”时所经民宅之处鞭炮齐鸣,烟花绽放,以示敬意。走访的时候,乡里人说,“年例”包含有三层涵义:一是请冼太夫人沐浴、更衣。因为冼太夫人生前每逢节日都要出来巡视,所以这一带的人们就习惯性地把她接回娘家与大家一齐吃饭过年。吃饭时,来客无论认识与否,越多越好,以表示有人缘,家业兴旺的意头。二是请冼太夫人出来游一游,看一看家乡人们生活的变化,感谢冼太夫人给自己带来的富裕。三是今天的“游神”也是过去为抵御外来的侵犯而显示自己村落势力而演化的一种形式。

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是和年宵又不同。茂名、化州、高州、电白县、信宜及邻近的湛江、吴川一带,而和粤西人文相通、语言相同的广西北流南部六靖、清湾、石窝、白马、大伦、扶新、平政等乡镇每年亦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大都是在农历三月至十一月)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一天,少数两三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少数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

茂名年例是一项盛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年例和年宵不同,茂名一带及邻近的湛江吴川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大都是在农历三月至十一月)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一次为大年例,就是客人来得最多的。另一次就是小年例,客人来得比较少。

所谓年例,是粤西本地居民的贺岁方式,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原始家长制时代(唐朝前),粤西土著人并没有过年的习惯,而是选谷熟的时候为腊,以腊月腊日作为庆祝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祭祀日子,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 这是茂名年例盛况的最早描述。 年例是鉴江流域的土地上,盛行着一种新春祭祀、庆贺方式,可解释为:溯古例今,以此例比,照成规进行的“贺年例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习俗年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习俗年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关于年例的传说 习俗年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