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集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的集团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这正对应了中国重汽与潍柴,这两家企业演绎出的故事让人扼腕,但也会说,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潍柴起源于威海,起初主要生产船用动力,这也是潍柴多年来安身立命的根本。由于历史原因,潍柴遭遇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个多灾多难的企业。
1983年,对于中国卡车市场来说,是个转折点。这一年,国家引进斯太尔项目,潍柴主动要求参与,当时国家计划中并没有潍柴,而是重庆、杭发、济发。

可以说,这次主动出击给潍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注意,这时候有个有趣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潍柴的斡旋,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作出牺牲,其下属济南汽车发动机厂退出斯太尔项目,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就是中国重汽的前身,这为之后双方的“内斗”埋下了隐患。

引进斯太尔之后,又一个关键之年,1998年,谭旭光登上舞台。

他从基层做起,开始“拯救”潍柴。而此时,中国重汽却已病入膏肓。之后,重汽分为三家,重汽、红岩和陕汽,潍柴划入中国重汽。

两者的第一次矛盾发生在2004年,重汽与沃尔沃谈判发动机项目,谭旭光与马纯济发生不愉快。2006年,双方分家,潍柴脱离了中国重汽的“管制”。接下来,双方真正的斗争发生在杭发的争夺战中,重汽之前把杭发放到潍柴托管,之后反悔,闪电收回,据说这让谭旭光大为恼火,把马纯济堵在杭发的办公楼,马纯济从后门才得以“逃脱”。
谭旭光确实很张扬,道听途说,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前往潍坊去找他谈事,他故意不见,说自己到了青岛,蔡东又连夜赶到青岛与他见面,这让蔡东后来想起来颇为不爽。
2010年,又有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潍柴要收购汇众,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中国重汽从中夺爱,打碎了谭旭光的造车梦,这让双方的“仇恨”更上一层楼。但谭旭光造车的梦想没变,潍柴通过收购湘火炬成为陕重汽的控股股东,终于实现造车梦。如今,潍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重型发动机生产企业,国内的重卡企业,除了中国重汽,都在装配潍柴的发动机。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50年10月4日,1995年11月被国家列为全国100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并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属国家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1991年进入全国最大500家和行业最大50家工业企业,1997年12月取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6月火车轮、轴取得了国际AAR质量体系认证。

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地质勘探和打井工程公司,于1982年11月经地矿部和外经贸部同意,报请国务院批准成立,1983年2月25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

1985年9月更名为中国地质工程公司,作为地矿部系统外经窗口企业。

1997年经国家经贸委批准,中国地质工程公司发起并作为核心企业、集近二十家地矿勘查建设单位组建中地工程集团(非紧密型)。

1998年底,中国地质工程公司与中国地质物资供销总公司、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中国地矿宝石总公司合并组建中国地质工程集团。

1999年1月列入中央管理企业范围,同年9月更名为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地集团”)。

2001年1月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作为二级企业并入中地集团。

2006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中地集团作为全资子公司并入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新时代集团”)。

2010年作为全资子公司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合并。目前,中地集团拥有16家境外机构和20余家国内分、子公司。业务范围由最初单一的执行援外项目扩展到包括施工承包、工程咨询、矿产开发、劳务输出、房地产开发、物流贸易等综合业务领域。

2017年11月13日根据国资委企业改制要求,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集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的集团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潍柴和重汽的前世今生 中国历史上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