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世界历史中国档案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世界历史中国档案资料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文字还没有系统的发明与应用。

2.书写材料所限,现在最早的书写记录都是写在卜骨(乌龟壳、牛胛骨)上的 ,而且都是商代的,能识辨出来的也不多。

3.跟中国整个大的自然环境有关,为什么西方的埃及、两河、玛雅能成为世界认可的信史呢。人家有石头建筑、把字写在石头上啊,但是我们的祖先们写在那种不易保存的东西上,而且气候湿热,容易腐坏。简牍、布帛、王八壳子很容易坏。中国古人建筑大多是土木建筑,地基以上这么多年下来什么都没有啊,就是有硬的烧结面、夯土面,然后一个个的柱洞啊。拿出来,西方学者们根本不信。

建议个人到现居住地派出所携带上身份证到户籍科查询即可。公安信息网全国联网,可以在任何公安机关查询到个人的户籍信息及迁移、落户情况。

户籍,又称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

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结婚、离婚、收养、死亡等。它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

要查几十年前的户口,恐怕要开具一定的介绍信前往原来所在的派出所,然后从较早的纸质户口档案里去翻阅。

我国加入互联网是1994年以后的事情。在1994年之前,我们没有网络,而且电脑也没有普及,所以那个时候档案都是人工手写的纸质档案。现在很多新的档案都变成了电子档案,但几十年前的户籍档案,一般还会堆在派出所的库房里。要想查阅只能人工去一本一本一页一页的翻。

2013年9月18日,旅日爱国华侨、东京华侨总会名誉会长陈焜旺先生,将保存长达半个多世纪、整整7箱资料交给该馆保存,其中包括记录了日方强掳中国劳工铁证的《外务省报告书》及附属档案。

这些已经发黄的档案共120袋(405份),包括日本35家企业的124个作业场的373份报告和《外务省报告书》及附属档案。档案统一装在牛皮纸口袋里,上面有企业的名称、企业所在地,其中不乏三菱这样的知名企业。同时,档案内还记述了企业概要、劳工的契约书和疾病、伤害、死亡等信息统计。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为弥补国内匮乏的劳动力,1943年至1945年,在中国占领区先后强征4万余名中国劳工赴日本35家企业的135个作业场从事无偿、繁重的非人苦役。 据日方资料统计,仅在日本死亡人数就达6830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官方网站公布《强掳中国赴日劳工名录》。这份名单汇聚了34282名中国劳工信息

我国古代对于公文的保密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史书记载,太史令将“图法”(即国家的重要典志、档案)“宫藏”;商朝时,设立了守藏史这一官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典册;周朝继承了商朝的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

到了秦朝时,在文书上玺印封缄,在传递过程中使用“封泥”已是一种普遍的做法。

到了东汉时期,办公文件保密用的“封泥”竟然成为把守关隘的比喻词。

《后汉书•隗嚣传》记载:“(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说明守关如封泥,应小心翼翼,不得有一丝疏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中国档案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中国档案资料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夏商周历史档案失踪原因 世界历史中国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