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集结了7个精明能干的人抢生辰纲,为何最终选择智取

小时候,看书看热闹,看到这章节,心里也不明白,这边有刘唐公孙胜晁盖阮氏雄,武力值是钢钢的。刘唐自谓千八百人来去自如,公孙神法子多,晁阮也不是庸手,而对付个青面兽实乃小菜也。但为什么费那么多亊,还找了个赌徒白日鼠,又用蒙汗箹,一点也不光明,又没大战几回合,看不出谁利害,一点也不好玩!为什么会这样呢?

水浒这本书,忠义为主旨外,逼上梁山也是贯串全书的。在劫生辰纲之时,晁为保正,大约是个村长吧。从送礼给插翅虎出手十两银子,可见也是个大富之人,因此他不可能明面上去抢,如果那样,和土匪有什么分别呢?梁山好汉最后招安,似乎也顺应人心,——可见当时社会,造反当土匪,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因此,他们既想劫了这不义之财,又想不被官府发现,所以选择智取,实是上上之策也。

梁中书的生辰纲,以前也被贼人动过,而且书中表明,这些人始终未找到,案子也未破。如果不是白胜嗜赌,恐怕也会不了了之。杨志也跑了,晁等人也隐匿了,这沷天大祸也无从查起。

所以,以当时而论,智取是正确的选择!

晁盖集结了7个精明能干的人抢生辰纲,为何最终选择智取 - 小牛游戏


我们要搞清楚,刚开始为什么晁盖等七人要劫取生辰纲,是为劫富济贫吗?

还是本身就想抢了那些银子,杀了那些护送的官兵,然后扯旗造反呢?

都不是吧!他们的动机很单纯,就是为了发财,也就是为了获取利润。

所以,刘唐和公孙胜见了晁盖都说:要送给他一套富贵。而不是说,咱们要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抢他娘狗日的蔡京的钱去吧!

既然是为了获利,那用最小的风险投入获取最高的回报才是最正确的决策。

既然这样,能够智取为什么非要用强呢?

智取的风险肯定要比强夺小啊!

比如说,现在也有些不法之徒以收取商家的保护费获利。

如果他说两句话商家就乖乖的把钱给他了,他还要打人吗?

好像脑残才那么干!

一般情况下就是他说了,商家不给,然后他要恫吓,再不给的话,他就要动手了!他的目的是要钱,而不是耍牛叉。更何况,事情造成的动静越大,影响越广,对他越不利。


同样,晁盖等七人的目的也是求财,而不是要做给别人看。说你看我们多牛叉,连蔡京的生辰纲都敢劫,那些官兵遇到我们立刻双膝跪地,双手奉上银子我们照样不放过,就是拿刀子“噗噗”地捅。

不用问,要是七个人都是这种智商的话,肯定活不过第一集啊!

要知道,当时江湖上最大的山头,王伦领导的梁山泊也没有和官府硬刚过啊!

所以,若是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智取”过来,那是最好的了。这样每个人不用打破原来的生活节奏,就可以获取一笔财富,多好啊!

而硬抢的话,造成的影响就大,事后留下的蛛丝马迹也多,官府调查,取证,侦破起这个案件来就容易。

也就相当于他们冒得风险,花的代价就大。

电影《新龙门客栈》中,帮着邱莫言救出忠烈遗孤的贺兰山的匪首贺虎对邱莫言说:虽然你给了钱,可是这下也让我们在官府面前露了相,以后连生意都没得做了!

可见,连贺虎这样的悍匪也不想在没必要的情况下去惹官府的麻烦。

当然,晁盖等七人这次对生辰纲是志在必得,如果巧取不成的话,肯定就会采取豪夺的方式。当时七个人开碰头会的时候吴用不是说了吗:力则力取,智则智取。

也就是说,他们至少准备了两套方案。

只不过在后来实施的过程中,“智取”已经奏效,也就不用着“力取”了。

首先,精明强干这个词用在他们身上就不合适。这里边的人,都说吴用智谋过人,其实是一肚子坏水,从后来和宋江狼狈为奸坑害无数好汉可以看出来。晁盖,刘唐功夫相比较好些,公孙胜也是可以的,但是精明强干说的太过了,不然也不可能智取,他们有勇有谋,直接抢就好了。

而且,生辰纲的领头的是青面兽杨志,杨志的功夫,毫不夸张地说,除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吴用,基本上三阮里一个照面就能干翻两个,剩下的就是晁盖,刘唐,公孙胜一起上,都不一定打得过杨志,加上还有那些个军户。所以,七人更多的还是忌惮杨志。若是七人中,有一个武松,鲁智深一号的战将,朱贵一号的军师,才能算上精明强干吧。

智取生辰纲和强抢生辰纲的不同之处,首先是不会出现伤亡。因为吴用事先已经估计到,以前几次生辰纲都被劫了,这次梁中书一定派高手押运,如果强抢,弄不好就是两败俱伤。事实正像吴用想的那样,杨志绝对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而且还有那么多强壮军汉,如果不是智取,晁盖等未必能获得成功。

再者,智取生辰纲对撤退隐藏更容易一些,推着小车去了,推着小车回来了。不打不闹,只需一担酒,一包+++。就轻而易举的把红枣换成了财宝。可谓是神机妙算。

当然了雁过留声,水过留痕,最后还是暴露了。不过就计划本身来说,还真的是完美无缺,值得称道。


很简单,因为打不过,并且公孙胜当时的法术还不够精进,所以只能智取了。

许多朋友觉得当时晁盖根本就不需要大费周章,直接八个人拿着刀去抢就行了,但如果我们从原著的角度来看,晁盖方的战力和杨志方一比实在是弱到不像话。首先晁盖方虽然个个能打,但能算得上高手的只有刘唐一人,晁盖力气很大也整日练武,但没有过硬的战绩为其武力作支撑,我们仅从刘唐对其的赞词中大致分析出晁盖的武力最多也就是刘唐的水平。公孙胜拳脚能力也不错,能打翻十来个庄客,但人家一清先生主修的是法术攻击,并且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法术大部分都是aoe伤害,这样不利于抢财宝,况且此时的公孙胜貌似施公还不想让他做法,知道战高廉时我们才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公孙胜,那么自然论拳脚他也是一般了。三阮有着对抗官兵的胆子,并且都有着不错的水下功夫,可他们的陆地功夫并不见得有多强,要知道后来阮小五居然被娄敏中杀了,娄敏中可是文官,这就很诡异了。至于吴用和白胜,他们的武功仅限于吓唬人的阶段,自然上不了台面。

反观杨志这边,武举杨志的能力自不用提,让刘唐和晁盖牵制住杨志应该是绰绰有余了,但亏就亏在杨志方还有11个精壮的厢禁军,既然这些厢军和禁军被派遣去押送生辰纲,他们的功夫自然不会差,让他们去对付三阮之流,实在是绰绰有余。

所以想要强取,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从现实角度来说,本来吴用的计策根本不足以支持他们拿下生辰纲,要知道想搞定一支团结奋进的队伍是很难的事情。可惜的是,杨志这人精神过于紧张,一路上对同事们非打即骂,搞的怨气熏天,就在这种前提下,吴用的计策有了成功的前提。那么想要演好这出戏,就需要一个演技了得且不笑场的影帝出马了,显然,白胜就是最好的人选。

当白胜来到黄泥冈时第一时间就引起了杨志的怀疑,可我们的影帝却谈笑自若,还摆起了架子,用一招欲擒故纵之计洗脱了嫌疑。既然你们觉得我的酒有毒,那老子就不卖了!

在烈日的炙烤下,没有谁不想接受酒水的洗礼,再加上同行的人本就对杨志有意见,还看到了晁盖等人喝完酒也没事,于是也就不听劝告的喝下了这些酒天。杨志咽了咽唾沫,终于忍不住也喝了下去,结果,一行人纷纷中招,生辰纲被运走。

这是白胜出青石峪外表现的最好的一次,但狗头军师吴用在抢得生辰纲之后并没有选择低调,结果白胜被抓,在何家兄弟的诈问下,供出了晁盖。需要注意的是,白胜当时以为已经事发,所以才不幸中计,但为了保护团队他只供出了晁盖一人,也算是机智的汉子了。

所以吴用等人有感于白胜的义气,在上梁山之后从狱中救出了白胜,地耗星正式入伙。


文/逻辑文史游

坑队友的吴用啊…

晁盖集结了7个精明能干的人抢生辰纲 为何最终选择智取